儿童诗歌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众多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也是情感抒发的有效形式。诗歌所洋溢的盎然的童趣,不仅符合儿童好奇,喜欢幻想的天性,也培养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和熏陶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儿童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诗歌语言凝练、情感率真,节奏明快,意蕴深刻等特点,采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有效教学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儿童诗歌教学方法。
(一)诵读感悟法
诵读感悟法
儿童诗歌的情感抒发主要是通过凝练、晓畅浅白的语言来体现,且由于它的声韵和节奏,保留着音乐的某些特质,所以体会这些声韵节奏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可以帮助儿童进行情感体会,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可见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清新明丽的小诗,全诗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虽然只有三十四个字,但其中的意蕴却绵延悠长。
它是如何展现了这一道美景?如何表达这一份情怀?我们怎样通过朗读去体会此诗中的的形象美和语言美呢?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去做:
1.教师范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范读不仅能让学生扫除所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而且在朗读和情感上对学生也有所引导和熏陶。
2.自由读。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
3.同桌练读。同桌之间相互练读,不仅可以互相督促和纠正出错的地方,也能增进同桌相互间的情感。
4.全班齐读。在经过老师范读,自由读和同桌练读等环节,全班齐读能让学生一同感受和领悟诗歌的优美。
5.看提示背诵。教师可将诗歌中的关键字提出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将诗歌背诵下来。提示背读也能训练儿童如何抓住关键字词等能力。
有效的朗读能够增加孩子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但在朗读时,也要注重对其技巧的指导,教师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的朗读做具体的指导,如诗歌的停顿、速度、重音、高低、语气、语调、节奏等多方面。只有正确的诵读,才能真正的理解诗歌,领悟诗歌的美感。
(二)意境复现法
意境复现法
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意蕴、意思,也就是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指具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意境的呈现通过意象来表达,“象”是指客观事物或人的外部形态,“立象以尽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意境可以说成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一首诗歌往往由不同的意象构成,由于其自身语言凝练的特点,致使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跨越性有时很大,相应的留白很多,给小读者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儿童诗的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孩子们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其能构建出诗歌中隐去或是略去的内容,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也是儿童对诗歌的感受和领悟诗歌意蕴的过程。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听听,秋的声音》中,诗歌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如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借助不同的意象,赞美秋天的美丽,让热爱秋天的丝丝情感萦绕在儿童的心田,让孩子沉浸在这美景中的同时,拓展着他们想象的空间。
(三)情感体验法
情感体验法
每一首儿童诗歌都传递着不同的情感,表达着儿童的心声,这是儿童心理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情感的共鸣是儿童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教授儿童诗歌时,能够根据内容和语言特点,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领略儿童诗歌中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优美,充满浓浓情怀的儿童诗,作者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寻找着雷锋叔叔,娓娓的述说,轻轻的呼唤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心理特征,通过听、说、思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信息,引导孩子们进行情感体验。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让孩子们感悟明理,既了解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其深层意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最后的明理导行,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去体会其中浓浓的奉献之情。只有情感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想象创作法
想象创作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诗歌具有的独特意象美和情境美,可以给儿童更多的想象空间。儿童可根据诗歌的内容,通过想象构画出不同的画面。通过想象,也可以使诗中的语言、动作、故事情节在儿童的脑海中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闭上双眼,用耳朵倾听、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等。也可以让儿童通过电视、书籍等获得表象的积累。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对儿童诗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对如何运用语言起示范作用。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诗歌《我想》,通过对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全诗以想象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在这么多的愿望中,你最向往的是哪一个?
2.你能为大家描述那是怎么的画面吗?
3.在朗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这首诗采用了怎么的表达形式?
5.你的愿望又是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力,仿写一两节小诗。
总之,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很多时候,一首儿童诗歌的教学,需要多种方法的共同运用,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有效的让儿童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使其用心灵去感悟诗意、诗韵、诗情。虽然上文列举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寻和摸索。
END
本文选自《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图书信息
作者 王蕾主编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09
新闻推荐
课堂管理:小学英语“课堂组织”教学技巧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超级全面的小学英语学习方法总结,值得收藏!
当下,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外语教育。而众多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让家长们迷茫困惑,难做取舍。其实,家长要认清英语学习的若干误区,才能作出较为明智的选择。
小学英语课的十种导入法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善歌者使人继起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怎样使人继其声、继其志,这便是教学的艺术。作为英语教师,不但要有各种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